目前水泥行業普遍采用脈沖噴吹袋除塵器,在濾料纖維的選擇方面,窯尾一般采用P84、玻纖覆膜,水泥窯頭一般選用Nomex+ 纖維,其他揚塵點采用滌綸覆膜或亞克力覆膜。這些濾料中或是針刺氈濾料或是表層過濾材料,尤其有些又采用 纖維,故此相對單純機織濾料或常規針刺氈濾料具有 高的除塵效率。除了纖維,也要選取單位面積質量較高的濾料,并在縫制過程中注意縫線及縫制工藝,對后續的燒毛、研光等后處理工序都要控制好產品質量。
如,在鹿泉金隅臨港公司其中一個皮帶機袋除塵器改造項目中,改造前出口顆粒物排放濃度約為50mg/Nm3,改造辦法只是簡單 換為覆膜濾袋,改造后現場測試顆粒物排放濃度即達到約7mg/Nm3,說明濾料對顆粒物的影響很大。
濾袋的布置對除塵器整體氣流均布和清灰效果的好壞有直接的影響。要本著側向進氣的原則去布置濾袋,使氣流在單室的濾袋之間以及室與室之間的分布要均勻,這對顆粒物的排放是有很大影響的。具體分析可見進氣方式和氣流均布的分析。
進氣方式除了對濾袋的壽命和除塵器阻力有影響外,對顆粒物的排放也有很大的影響。通常濾袋長度較短時(一般不大于6m)采用濾袋底部進氣方式。
一般電改袋除塵器因處理風量的需要,濾袋長度常高達8m或以上,這就要求采用側進風的方式。當濾袋長度增加,會引發吸附在濾袋上的粉塵負荷和粒徑分布不均的現象,重力作用會使濾袋底部粉塵負荷大而上部粉塵負荷小,濾袋底部的粉塵顆粒粗而上部的粉塵顆粒細。細顆粒粉塵透氣性差,清灰困難,易二次吸附,清灰后不易沉降等,加上長袋上部清灰效果相對較差,這就導致濾袋沿長度方向阻力不一致,也就導致濾袋沿長度方向過濾風速不一致,局部風速過高直接致使顆粒物排放超標。采用側向進氣的方式則能解決上述問題。
采用側向進氣方式后,由于煙氣 入濾袋上部再往下流動,所以濾袋上下的粉塵負荷和顆粒分布相對均勻,粉塵層的阻力小,相應的整機阻力低,清灰效果好,能源消耗少, 重要的是充分、 利用過濾面積,使濾袋的過濾速度均勻,不會使局部地方風速過高,從而降低顆粒物的排放濃度。
在除塵器進氣口截面上或每個室 設置氣體分布板是整機氣流分布均勻的又一措施。
眾所周知,袋除塵器除塵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二次粉塵層。在改造項目中有些水泥企業為了追求表面上的低阻力,降低尾排風機的一次性投資和運行阻力,刻意將袋除塵器的運行阻力控制得很低,直接的辦法就是提高濾袋的清灰頻率。其實這種做法對顆粒物的低排放是不利的,同時也會縮短濾袋壽命和增加壓縮空氣量的消耗,綜合下來,總體成本未必降低。故此電改袋除塵器要求在風機運行參數滿足系統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即風量、風壓均能滿足系統運行的前提下,盡量延長濾袋清灰時間,使濾袋上的二次粉塵層堆積厚一些,以收集非常細微的粉塵,提高過濾效率,達到低排放。具體可通過定阻清灰、對顆粒物排放濃度實時監測的方式來實現。
以上是對一些關鍵控制點的闡述,另外,在除塵器結構方面還要注意零部件結構盡量簡單、易安裝、氣密性易實現等的要求。
除了以上電改袋除塵器本身需要注意的一些要點外,還應請風機人員對相關的工藝管道、風機進行復核,以避免改造后因阻力或風量變化導致系統不能正常運行。主要核實風量變化后風管內的風速變化是否過高而造成阻力上升過大,風機的風壓、風量、功率是否滿足改造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