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資源情況決定了我國的能源結構只能是以火電為主、以水電為輔,以及核電風電作為補充,因而,電力的結構發展 為不平衡。由于電廠的容量越來越大,進而用煤量逐漸增多,除此之外,我國的煤質相對比較差,燃煤的鍋爐所產生的煙氣致使很多城市以及地區的空氣環境質量逐漸惡化,這成為當前電力發展的主要問題。
因此,如何實現 去除火電廠煙氣中的物質,這對環境保護的意義重大。目前,從技術方面來看,可以選擇的煙氣凈化設備主要有兩種:布袋除塵器以及電除塵器。因為電除塵器容易受到鍋爐的工況以及負荷變化的影響,而且,粉塵比的電阻變化和粉塵的某些特性能夠在 大的程度上影響到電除塵器設備的除塵效率,而且,煙氣凈化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因而,常規所使用的電除塵器面臨著 為嚴峻的挑戰,所以,布袋除塵器在以后將會成為火電廠的新選擇。
火電廠的鍋爐除塵器經歷了由干式旋風除塵——多管旋風除塵——水膜除塵——靜電除塵這樣一個過程。目前,由于 對環境保護的要求的逐步提高,而且,濾袋的國產化以及其使用壽命也逐漸延長,因而,對火電廠鍋爐尾部的除塵又有運用布袋除塵的趨勢了。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近年來,袋式除塵器的種類基本,產品的種類以及產品性也基本能夠實現滿足鍋爐除塵的要求,袋式除塵技術的發展狀況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除塵器的結構形式方面的改進。袋式除塵器由以前的小型單室結構進而發展為目前的多室結構,過濾面積也由幾平方米進而發展為幾萬平方米,除塵器的規格也相應越來越大。
(2)清灰系統方面的技術進步。袋式除塵器所用的消化器官是清灰系統,而且,除塵器的運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清灰機構以及它的控制系統。清灰系統的控制系統程序也從時序發展為目前的定阻力式,從開環控制發展為目前的閉環控制。除此之外,清灰系統控制儀的檔次也發展為目前的單片機、單板機、可編程控制器以及多功能的電腦控制儀。
(3)并且應用了相關的輔助清灰技術,諸如預荷技術、預涂層技術以及聲波助清灰等。而且,袋式除塵器的生產裝備以及制造工藝也逐步走上了正軌,己經建立起了完善的工藝流水線。除此之外,逐步建立起了袋式除塵器的軟件資料,制定了袋式除塵器的 、 以及企業標準,這對除塵器的制作、新產品的和驗收工作起到了積 的作用。
現場使用的濾袋與實驗室測試的濾料在過濾性能方面的差別在于前者有縫線而后者沒有,為了掌握縫線對濾袋過濾性能的影響,本文采用濾料動態過濾性能測試儀對其進行測試。
試驗選取了3個不同廠家生產的材質相同的濾袋進行過濾性能測試,并與其濾料(無縫線)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其中B廠濾袋的縫線處采用了涂膠封縫的方式來減少粉塵泄露,有縫線(機)表示采用機器涂膠方式,有縫線(手)表示采用手工涂膠方式。A、C濾袋的縫線處均沒有涂膠。
根據標準規定的試驗方法,濾料性能測試依次經過初始階段、老化階段、穩定化階段、老化后測試階段,這樣4個階段,老化后的粉塵排放測試結果如表3所示。C廠的濾料(有縫線)試樣,由于縫制問題(圖4),針孔非常明顯,在試驗的初始階段,由于粉塵穿透嚴重,導致采樣器的濾膜被堵塞,測試無法繼續進行,粉塵排放濃度是到該試驗結束時的平均值。
3個試樣無縫線時的測試結果差別不大,但有縫線后其測試結果差異顯著。
從試驗結果看,A、B、C3個廠家的濾袋縫制.分別代表了優、良、差三個不同的層次,A廠家,有無縫線其排放濃度均相差不大,縫制工藝好;B廠家,采用機器進行涂層封縫的效果比較好,可以看到縫線沒有對粉塵排放造成額外的影響,但采用手工進行涂層封縫其效果卻不盡人意,縫線工藝有待改進;C廠家的濾袋縫合處針孔明顯,有縫線的排放濃度為無縫線的200多倍,即使將試驗的過濾速度從2m/min降至1m/mim,粉塵排放濃度依然達到47.1mg/m3,這樣的濾袋顯然是不合格的。
對于C廠濾料,在過濾速度2m/min的條件下,無縫線的排放濃度不到有縫線的0.5%,可以認為對有縫線試樣,粉塵基本上都是從縫線處泄漏的。若假定一條直徑φ130mm的濾袋,其縫線具有與本次試樣相同的泄漏率,并忽略濾料部分的粉塵泄漏,可以計算出濾袋出口排放濃度達16.9mg/m3。
試驗結果表明,濾袋縫制質量對粉塵排放的影響遠大于濾料本身的影響,濾料廠家或制袋廠家應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