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塵器是燃煤電廠重要的除塵設備,主要有靜電除塵和布袋除塵兩種,而電袋除塵技術是近年來國內興起的一項節能環保技術,它針對靜電除塵中 顆粒無法荷電和二次揚塵無法避免的不足,以及布袋除塵中系統阻力大,濾袋易損耗的缺點,綜合利用和結合了靜電除塵和布袋除塵技術的優點,先由電場收集煙氣中的大部分粉塵,再經過濾袋收集其余細微粉塵。
電袋除塵器的運行
1除塵器結構
根據電除塵與布袋除塵結合方式的不同,電袋除塵分為組合式和復合式兩種,其中組合式根據電、袋的連接方式又分為一體式和分體式。目前國內應用較多的是組合式。
印度某電廠針對煤種變化大,煙塵中細顆粒較多,顆粒比電阻高的特點,采用浙江菲達環保串聯布置的EFFI型“前電后袋”電袋分體式組合除塵器。其中,電除塵部分包括:陽 系統,陰 系統,陰、陽 振打裝置, 封頭,頂蓋,殼體,灰斗,以及電氣部分等;布袋除塵部分包括:分室氣室,濾袋,袋籠,提升閥,風門,旁路煙道,密封風機,以及PLC控制的清灰系統(氣包、脈沖閥、噴吹管等)等。兩級除塵部分之間采用菲達環保 技術的導流裝置對氣流進行均布。電除塵包含2個電場,布袋除塵分成4條氣室,每個氣室中左右各布置3個濾室。
2除塵器運行方式
電袋除塵器的運行采取先投入電除塵器,后投入布袋除塵器的順序進行。對電除塵部分先投入電除塵的高、低壓電氣設備,再啟動電場運行;對布袋除塵部分,在確認鍋爐大部分燃煤且燃燒正常的前提下,打開進出口風門,關閉旁路風門,啟動密封風機運行,啟動清灰系統。通常電袋除塵器由程序控制運行,電除塵電場可分別投運,布袋除塵根據設定差壓或時間控制脈沖閥完成清灰程序。
3除塵器運行控制
運行過程中,下列參數需要 監督控制。
3.1投入條件限制
電袋除塵器投入之前, 對鍋爐運行工況進行檢查確認。除塵器入口煙氣溫度應該高于煙氣酸露 點20℃以上,否則煙氣中凝結的酸露對電 和濾袋造成腐蝕,損耗使用壽命。一般煙氣溫度控制在120-170℃之間。鍋爐全燃煤或燃煤熱功率占80%以上后才投入電袋除塵器運行。燃煤和燃油不燃燒的部分會對電 和濾袋造成污染,對除塵器的 性和性造成嚴重影響。
3.2清灰頻率
采用壓差控制模式清灰可以使系統阻力保持動態穩定,減少無謂的噴吹次數,利于節能和保護濾袋。當除塵器壓差超過設定值后,PLC控制脈沖閥打開,氣包內的壓縮空氣瞬間釋放至濾袋內部以清理堆積在濾袋外的粉塵。通過修改壓差設定值能實現對清灰頻率的控制,即降低設定值可以提高清灰頻率,增加單位時間內的清灰次數。若除塵器壓差一直維持在設定值之下,通過噴吹時間間隔的設置,也能實現系統清灰的程序。因此,清灰頻率的控制原則是:壓差、時間共同控制,壓差優先。
3.3清灰壓縮空氣
壓縮空氣是布袋除塵清灰系統的動力源。需要嚴格控制壓縮空氣的壓力,過高的壓力會破壞濾袋上的粉塵初層(即穩定的附灰層),而初層對濾袋的收塵起著主要的作用;過低的壓力又達不到清灰的效果,增加了清灰頻率。壓縮空氣的壓力在0.30.4MPa之間比較合適。
隨著濾袋使用時間的推移,濾袋殘余阻力逐漸增加,清灰頻率明顯增加。當清灰周期縮短到10min以內時,可適當提高壓縮空氣壓力0.05MPa,但不要超過0.45MPa以保護濾袋。
另外,清灰壓縮空氣中含油、含水是電袋除塵器運行時的常見問題。油和水進入濾袋后使粉塵結塊,導致濾袋的堵塞。壓縮空氣中的油分通常來自于壓縮機活塞環和密封件的滲漏,水分則來自大氣。因此,清灰壓縮空氣的冷干機 正常工作,同時要定期檢查壓縮空氣管路上的空氣過濾器的工作狀況。
電袋除塵器的調整
電袋分體式組合除塵器根據其靜電除塵與布袋除塵的布置方式,具有既可單獨運行,也可聯合運行的特點。當粉塵特性、煙氣量、系統阻力等條件發生明顯變化時,在煙塵排放達標的前提下,電袋除塵器的運行需要適當的調整,目的是實現電除塵部分和布袋除塵部分負荷的分配。
在運行中發現,在燃用煤種發生變化后,煙氣中的粉塵細顆粒增多,煙氣流速過高,系統阻力上升快,導致了布袋除塵部分負荷加重,出現了布袋除塵灰量大,輸灰不及時的現象。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對運行方式作如下調整:
(1)降低電除塵的氣力除灰壓力,提高布袋除塵的氣力除灰壓力。
(2)布袋除塵部分,壓差控制的設定值從1000Pa提高至1500Pa以降低清灰的頻率;輸灰系統空管壓力設定值從20kPa提高至50kPa以縮短兩次輸灰的間隔時間。
(3)在電袋除塵器入口增加一層多孔板裝置,降低煙氣流速,提高靜電除塵部分的收塵性。調整后的布袋除塵部分的輸灰情況 。
目前電袋組合式除塵器在國內燃煤電廠除塵器改造方面 廣泛推廣。經驗表明,煙氣的粉塵條件(溫度、粒徑、濃度等)、氣流分布等問題是制約電袋除塵器 、經濟運行的瓶頸,在除塵器結構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只能通過運行手段適當調節。隨著國內對電袋除塵技術機理 的不斷深入,結構優化將是工作者下一步攻關的 ,尤其是電袋除塵器的布置方式,負荷分配方式等。